美味佳餚館

位置:首頁 > 主食菜譜 > 饅頭

這鍋饅頭怎麼了?

饅頭2.61W
這鍋饅頭怎麼了?的做法步驟圖,怎麼做好吃

用料  

麪粉、酵母、水

這鍋饅頭怎麼了?的做法  

  1.        出沙皮狗癩蛤蟆,總有人說是鍋蓋滴水,說換竹蒸籠就好了,還有說必須悶幾分鐘的,正好有人發了這樣一鍋饅頭,用滴水和鍋怎麼解釋?難道說整個鍋蓋陰有小雨,局部地區大到暴雨精準灌溉,偏西風四五級定點吹送?鍋蓋滴水爲什麼總是如此精準地襲擾一個饅頭從不襲擾半個饅頭?也從不襲擾相鄰的兩個饅頭的各一半?難道鍋蓋比人還智能,人開啟鍋蓋都像是揭盲盒,鍋蓋滴水能做到如此精準?

           其實這個結果很簡單,一發以後揉麪不夠充分,饅頭整形手慢,二發又過大,冷水上鍋,綜合因素造成的,讓鍋背鍋,鍋要是會說話早就罵人了。

           說笑歸說笑,現在來分析,這種部分萎縮的情況,過去我也遇到過,其實在做饅頭的整個過程中,隨着時間的加長,酵母菌大量繁殖,面越發越快,一發一般一兩個小時到位,大團麪糰揉完切成兩個長條做劑子,先做一條,把這條做好,就會發現旁邊備用的一條又發起來了,還得重新揉麪排氣。

           面越發越快的還有一個典型證據就是二發往往20—40分鐘就可以發到兩倍大,當然,天冷的時候可能二發要超過一個小時,但同樣環境的一發會更長時間。那麼很多人說做好劑子要餳面也就是現在的術語叫鬆弛,鬆弛以後更容易操作,那麼鬆弛的過程是不是也是一個發酵的過程,當你拿起一個劑子揉饅頭的時候,那個劑子已經不是揉好分好的那個劑子,多了一次發酵雖然很可能根本沒有發酵到位,這時候如果沒有再次揉透充分排氣,操作再慢一些,二發再大一些,最後操作的幾個饅頭胚等上鍋的時候很可能已經發過頭的,只是外表看不出來而已,蒸出來悶不悶都會縮,所以餳面的過程等於是增加了一次發酵,包子相對好一些,因爲擀皮的過程中,你拿起一個餳過又發酵的劑子,擀皮的時候能聽到氣泡破裂的聲音,所以包子幾乎不可能像饅頭一樣大量出現萎縮,一般一鍋出現一兩個。所以說餳面(鬆弛)是三次發酵而不是你想要的兩次發酵,操作的時候要多排一次汽纔可以,可是排完氣你又想要鬆弛,感覺陷入一個死循環。解決辦法就是冷水上鍋就得針對性地縮短二發時間,要不就索性開水上鍋儘快阻斷髮酵。

           我後來再做饅頭一發到位以後,直接操作不餳面,再沒出現過萎縮問題,所以我說:饅頭都是收緊的過程,爲什麼要鬆弛?!

    這鍋饅頭怎麼了?的做法步驟圖,怎麼做好吃 第2張
  2.        還有就是網上有些教程說饅頭要充分排氣,一個饅頭要揉五十下,且不說排氣充分了饅頭是不是就避免縮成沙皮狗了,這個問題請參閱我另外一篇《排氣不是回縮的關鍵》,如果是一次發酵的饅頭,剛和好面整形的時候是發酵比較慢的時候,隨便揉多少下耽誤一些時間問題不大,兩次發酵的饅頭,經過一次發酵,發酵會越來越快,二發十幾二十幾分鐘就要上鍋了,如果冷水上鍋,升溫過程還有發酵的機會,那麼一個饅頭揉五十下,再整整型,五個饅頭十分鐘過去了,兩屜饅頭將近二十分鐘,再二發十幾二十分鐘,饅頭不發酵過度縮成沙皮狗,那還等什麼呢?想想非說鍋滴水,對得起鍋嗎?!